校园要闻 > 正文

校园要闻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祝贺文书明教授

发布日期:2024-05-02 点击量:

日前,全国总工会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华体会体育文书明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个人简介

   

文书明,男,汉族,1962 年 10 月生,中共党员,华体会体育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云南省复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

他扎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36年,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领域进行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成绩突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和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9项;出版专著6部;在中国、美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的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高水平学术论文208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1篇。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我国铁矿资源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高达80%,给国家战略及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硫铁矿属于典型的化工矿产,用于制取硫酸,其中的铁组分变为固体废弃物硫酸烧渣污染环境,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文书明针对这一问题,带领团队承担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云南省发改委重大科技项目,独创了硫铁矿“深度精选-深度脱硫-直接联产铁精矿”的核心关键技术,成功将硫铁矿从化工矿产拓展为铁矿资源,在不需要探矿找矿的情况下,为我国增加了5%的铁矿资源量,使硫铁矿的经济价值提高80%以上。他的关键技术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8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在我国90%以上的硫铁矿矿山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源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和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浮选是回收有用矿物的主要方法,矿浆溶液中的各种组 分对浮选产生重要影响,但对这些组分的来源至今认识不 清,影响浮选理论的发展。文书明针对这一问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地区基金项目,经过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发现各种矿物中封存数千万年的流体包裹体中的古流体,在矿石破裂时向矿浆中释放,成为矿浆中这些组分的主要来源,揭示了矿物表面驰豫与重构的微观机制。通过对氧化矿物硫化浮选的研究,发现氧化铜孔雀石的层状分子结构、氧化铅矿物氯离子催化硫 化效应和氧化锌矿物铵盐强化硫化机理。理论研究成果处于 矿物加工领域国际前沿,是国际浮选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 SCI收录学术论文208篇,ESI高被引论文11篇,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铜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最为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但我国铜的自给率不足30%,过高的对外依存度给国家战略与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我国的铜矿是典型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一半以上为复杂难处理混合铜矿,其中原生硫化铜浮选速度慢,与铅锌钼铁等硫化矿物分离困难,游离氧化铜难选,结合氧化铜极难选,其高效回收一直是公认的世界性技术难题。文书明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承担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矿业企业重大科技项目,经过持续攻关,发明了以“流体包裹体活化-强化硫化-结合铜预富集”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复杂难处理混合铜矿资源的回收效率。成套技术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22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在我国中国铜业、江西铜业、西藏华泰龙等特大型企业集团和秘鲁、缅甸等国得到广泛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4项,一项技术发明参与申报并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材料,高速的矿业发展支撑了我国快速的经济建设,而人才培养成为我国矿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培养高素质矿业人才,既符合国家人才战略,也符合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实际。文书明作为华体会体育矿业工程学科带头人,组建云南省研究生导师指导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成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精品课程,实施资源与环境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发表8篇教学改革论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70余人,7位博士研究生荣获云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他获评云南省教学名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部分毕业生和团队成员已经成长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青年)、“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人才。

(供稿:校工会)

版权所有©华体会体育 滇ICP备05001246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402000430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